央廣網漳州9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現如今什麼市場都有漲有跌,惟獨有一個,火了的蹭蹭漲,不火的能保值,這就是收藏市場。開玩笑說,現在現燒一個瓶子,擱兩百年也是文物。沒有歷史價值也有經濟價值,沒有經濟價值也有審美價值嘛。
  玩收藏好是好,但是魚多了,再跟龍混在一起,問題就來了。市面上那麼多盤子,都說是乾隆的;那麼多爐子,都說是宣德的;那麼多青花,都說是元朝的。那我聽誰的呢?沒辦法,咱自己不懂,只能聽專家的。
  所以,問題就是,誰是專家。您肯定說了,收藏家協會裡自然都是收藏家唄。如果告訴您,在福建,您只要願意掏上兩三萬塊錢,您不僅能當收藏家,還能當上收藏家協會副會長,這到底是什麼情況?
  根據統計,今年初以來,福建新成立的各類收藏協會就有七八個。以福建省漳州市為例,在漳州市區收藏愛好者人數就有3-4萬人,文物交易單位、協會等社團組織800多家。但福建省收藏家協會近期調查發現,這些新成立的收藏社會組織大多沒有向民政局等主管部門備案,對於入會會員也沒有條件門檻。漳州資深收藏家小藍告訴記者:
  小藍:這個是上個月收到的,說我被選為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,另外一張是我被選為山西收藏家協會常務委員,我每年像這種都會收到七八張,早幾年我也有打電話過去問,其實他們就是讓我交一筆費用,要我交錢參加各種活動,說活動結束後會發證書什麼的,我感覺好像是在騙錢似的。  
  漳州市收藏協會秘書長汪海泉告訴記者,漳州800多家的收藏愛好者社團組織中,目前,經過審批的收藏協會只有一家,對於會員只會收取每年50元的會費。而此前一些收藏協會為了“賣名頭”創收,大量設置虛職頭銜,花2000多元可以加入會員,花兩三萬元可授予副會長頭銜。從個人會員到常務理事、顧問再到副秘書長,這些繁雜的頭銜各有價碼,每晉升一級,條件就是加錢。這些協會平時不務正業,只講收費不講服務,只有交錢、吃飯、收禮品:
  汪海泉:講得不客氣的話,這些都沒有經過批准的,有的是自己製作的,有的是掛靠什麼中國國際什麼那些,什麼世界收藏,那些都是騙人的,也沒有什麼章程,就幾個人湊在一起搞一下,辦一個收藏證,去鄉下,外省收文物,經常出事,全省各地都有發生這種事。經過政府部門規範批准的我們從來沒有收費過。
  為什麼很多人仍願意花大價錢買來看似無用的虛假頭銜呢?對此,一些收藏界人士解釋稱,原因是掏錢可以獲得較好的社會名望,先花錢買名頭、買獎項,然後以名頭博取經濟利益。正是瞅準了這一點,一些收藏協會大肆賣獎、賣名,通過組織會議就有機會與官員、業界名人合影,從中博取社交名望。而各類收藏社團組織泛濫,也帶來了行業的誠信危機,一些人靠協會名頭大搞“鑒寶”、“慈善拍賣”等非法經營活動,其中暗藏暗箱操作、顛倒黑白的欺詐行為。
  收藏家小柯:比如一些“鑒寶”活動,明明是偽作贗品,一副只值一兩百元的字畫,收藏機構出具鑒定證書以後,可以賣到三四千元。我上一次拿了一個克拉克瓷給我們市區的一個收藏協會的鑒定,他收了一千塊錢,那邊的專家告訴我,那個是官窯精品,值三四十萬,但是後來中央台有一個鑒寶節目來我們漳州鑒寶,我也拿著我的寶貝去參加,結果告訴我是近代的民窯產品,沒有什麼價值,最多也就值一兩百塊錢而已。
  記者也曾試圖聯繫幾家未在相關部門登記的收藏協會,但這些協會卻顯得格外的神秘,不僅查詢不到相關辦公電話,也沒有具體的辦公地址。業內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,這些協會基本都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,一般只有在古玩市場開市時才能看到協會工作人員,開展活動,不對外公開的招募會員。收取會費、組織評獎、發放證書,省內一些收藏人士評論稱,眼下一些收藏協會在忙得不亦樂乎的同時,卻忘了服務企業這一根本宗旨。除了真協會在四處活動外,一些假協會也在四處行騙。如此本末倒置,收藏界“專家”“大師”廣受詬病也就不足為奇了。  (原標題:福建收藏社團“賣名頭”創收 交三萬可當上副會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c40mcdc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